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19.要知道,主通过天堂赋予我们的圣言是联结天堂与尘世的纽带。正是为了这个目的,圣言字义中的一切事物才对应于天上的神性事物;就其至高和至内在的意义而言,圣言论述主,祂在天上和地上的国度,对祂的爱和信,因而论述出自祂并在祂里面的生命。当我们地球上的圣言被阅读和传讲时,这些主题就呈现给天上的天使。天上的天使对圣言的理解完全不同于世人对它的理解,天使遵循圣言的内在意义或属灵意义,而世人遵循它的外在意义或属世意义(AC 1769-1772, 1887, 2143, 2333, 2396, 2540, 2541, 2545, 2551)。圣言是联结天与地的纽带(AC 2310, 2495, 9212, 9216, 9357, 10357)。因此,圣言纯由对应写成(AC 1404, 1408, 1409, 1540, 1619, 1659, 1709, 1783, 8615, 10687)。就圣言至内在的意义而言,它唯独论述主及其国度(AC 1873, 2249, 2523, 7014, 9357)。
4677.“他给约瑟作了一件彩衣”表由此产生的真理表象,属世层的属灵层通过这真理表象被认出和区分。这从“衣”和“彩”的含义清楚可知:“衣”是指属世层的真理,如下文所述;“彩(色)”是指真理的表象,属世层的属灵层凭这表象被认出并区分。没有人能知道“彩(色)”表示这些事物,除非他知道在来世和尘世一样可看到各种色彩,而且来世的色彩远远比尘世的色彩更美丽、种类更多,也除非他知道这些色彩的源头。来世所看到的色彩是由那里的光之变化产生的,可以说是聪明和智慧的改变;因为那里所看到的光是从主所接受的神性真理的显现,也就是来自祂的神性属灵层,或也可说,是在天使和灵人眼前显为光的神性聪明和智慧。由此可见由那里的光所产生的色彩表示什么,即表示真理的不同种类,因而表示它的表象,它们起因于对良善与真理的不同情感。关于来世的色彩或颜色,可参看前文(1042, 1043, 1053, 1624, 3993, 4530节)。
前面说明(3301节),“衣”表示属世层的真理,但这层意义没有从圣言其它经文得以证实,故在此引用这些经文。由于在犹太教会,王代表神性属灵层,或神性真理方面的主(2015, 2069, 3009, 3670节),故他们的女儿身穿彩衣,因为“女儿”表示对良善与真理的情感,因而表示教会(参看2362, 3963节)。关于她们,我们在撒母耳记下读到:
那时他玛,大卫的女儿,穿着彩衣,因为没有出嫁的公主都是穿这样的外袍。(撒母耳记下13:18)
由于大祭司代表神性属天层或神性良善方面的主,所以亚伦身穿代表源于主之神性良善的神性真理的圣衣;因为神性良善存在于主里面,而神性真理从祂发出,就是这些衣服所代表的。当主在彼此、雅各和约翰面前变了形像时,也是如此,因为神性良善显为日头,神性真理则表现为洁白如光的衣裳(马太福音17:2)。
亚伦和他儿子所穿的圣衣在摩西五经是这样来描述的:
要用细麻线织内袍,用细麻布作冠冕,又用绣花的手工作腰带。你要为亚伦的儿子作内袍,给他们作腰带,又给他们作裹头巾,为荣耀,为华美。(出埃及记28:39-40)
此处关于衣服的每个细节都表示属于源自主之神性良善的神性真理的某种事物,“细麻内袍”尤表神性属灵层。这同样适用于别处:
你要拿衣服,给亚伦穿上内袍和以弗得的外袍,并以弗得,又带上胸牌,束上以弗得的带子;要叫他的儿子来,给他们穿上内袍。(出埃及记29:5,8;40:14)
关于衣服的这些细节在此表示什么,蒙主的神性怜悯,等到论述它们的时候再予以说明。“衣服”一般表示真理(参看297, 1073, 2576, 4545节)。
先知也穿里衣(tunics),只是他们的里衣是毛发制成的。这是因为先知代表教义真理方面的主,还因为真理属于属世人或外在人;他们的里衣由毛发制成,“毛发”表示属世之物(3301节)。
“里衣”表示从主所接受的神性真理,这一事实从新约中提及“里衣”的经文很明显地看出来,如约翰福音:
兵丁就拿祂的衣服分为四份,每兵一份;又拿里衣,这件里衣原来没有缝儿,是从上头一片织成的。他们就彼此说,我们不要撕开;这要应验经上的话说,他们彼此分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约翰福音19:23-24)
凡读到这些话的人以为它们没有更深层的秘密在里面,仅仅描述了这一事实:兵丁彼此分外衣,又为里衣拈阄。然而,此处的每一个细节都代表并表示某种神性之物;也就是关于外衣分为四份,里衣没有分,而是为它拈阄这两个细节,尤其关于里衣没有缝儿,是从上头一片织成的这个细节。“里衣”表示主的神性真理,神性真理因是独一的,且源于良善,故由“没有缝儿,从上头一片织成的”里衣来代表。
织成的“亚伦的内袍”或编织的工所表相同,这从摩西五经明显看出来:
他们用织成的细麻布,就是编织的工为亚伦和他的儿子作内袍。(出埃及记39:27)
没有缝的里衣还代表以下事实:主不容许神性真理被撕裂,就像犹太人向教会的低级真理所做的那样。
由于神性真理是独一的,也就是说,唯独源于神性良善,所以十二个门徒被差遣去传神国的福音时,被吩咐不要带两两件褂子。如路加福音:
耶稣差遣十二个门徒去宣传神的国,对他们说,不要带着什么上路,不要带拐杖和行囊,不要带食物和银子,也不要带两件褂子。(路加福音9:2-3)
马可福音:
祂嘱咐他们,除了拐杖以外,不要带着什么上路,不要带行囊和食物,腰袋里也不要带铜钱;只要穿鞋,也不要穿两件褂子。(马可福音6:8-9)
马太福音:
腰袋里不要带金银铜钱;途中不要带行囊,不要带两件褂子,也不要带两双鞋和两个拐杖。(马太福音10:9-10)
这些经文中的一切具体吩咐都是门徒被差遣所要宣传的主国度的属天和属灵事物的代表。他们之所以不要带金银铜钱,行囊和食物,是因为这些事物表示唯独从主所得来的良善与真理:“金”表示良善(113, 1551, 1552节);“银”表示源于这良善的真理(1551, 2954节);“铜”表示属世良善(425, 1551节);“食物”表示爱之良善,也就是属天良善(276, 680, 2165, 2177, 3478, 3735, 4211, 4217节)。但“褂子”和“鞋”表示他们要被赋予的真理,“拐杖”表示源于良善的真理的能力。因为“杖”表示这种能力(参看4013, 4015节);“鞋”表示最低的属世层(1748节),在此表示它的真理;“褂子”表示内层属世真理。由于这些事物都是成双的,而不是单个的,所以他们被禁止有两个拐杖、两双鞋,或两件褂子。这些就是包含在主的吩咐里面的奥秘;若不借助内义,人绝无可能获知这些奥秘。
主的一切具体吩咐都是神性事物,因而是其国度的属天和属灵事物的代表,因而既适合世人理解,同时适合灵人和天使理解。因此,主所说的这些话传遍并继续传遍整个天堂。由此明显可知,知道圣言的内义是何等宝贵和重要。若没有内义,谁都能利用圣言来支持凡他所喜欢的任何信条;由于对那些陷入邪恶的人来说,圣言的表象就是这样,所以他们嘲弄圣言,认为圣言根本不是神性。
2049.“从不属你种的一切外人”表示教会之外的人。这从“外人”的含义清楚可知,“外人”是指那些不是出生在教会,因而没有信之良善和真理的人,因为他们不知道信之良善和真理。“外人”也表示那些处于外在敬拜的人(关于他们,可参看1097节);尽管在这种情况下,论述的主题是教会之内的人。然而,此处论述的主题是最广泛意义上的主的教会,所以“外人”表示那些不是出生在教会的人,如外邦人或非基督徒。教会之外的外邦人或非基督徒可能拥有真理,但没有信之真理。他们的真理类似十诫,即:要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奸淫,不可贪恋他人的东西,以及要敬拜神。然而,信之真理是涉及永生、主的国和主自己的一切教义教导。外邦人或非基督徒不可能知道这些教导,因为他们没有圣言。
这些人就是虽“不属你种”,但要一同受割礼,也就是洁净的“外人”所表示的人。由此明显可知,他们和教会之内的人一样能被洁净,这种洁净由他们受割礼来代表。当他们抛弃污秽的爱,彼此生活在仁爱中时,就被洁净;这时,他们活在真理中,因为一切真理都与仁爱有关;但这些真理属于上述两种类型中的第一种。那些活在这些真理中的人很容易吸收信之真理,即便活在肉身时没有吸收,在来世也会吸收,因为信之真理是仁爱的内在真理。事实上,这时,他们只喜欢被引入仁爱的内在真理。构成主国度的,就是仁爱的内在真理(参看932, 1032, 1059, 1327, 1328, 1366节)。
在来世,仅仅知道信仰的认知或知识不算什么,因为就连最坏的人,甚至地狱里的人也能拥有这些知识,有时知道的比其他人还多。重要的是照这些认知或知识去生活,因为一切认知或知识都以生活为目的。学习知识若不是为了生活,那么这些知识将毫无用处,仅仅使人们可以谈论它们,由此在世上被视为有学问的人,升到高位,赢得好名声,积聚财富。由此明显可知,信仰的认知或知识的生活无非是仁爱的生活。事实上,律法和先知,也就是信的整个教义,连同它的一切认知或知识,在于爱主和爱邻,谁都能从主的话(马太福音22:34-39;马可福音12:28-35)清楚看到这一点。
尽管如此,教义,也就是信仰的认知或知识对仁爱生活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它们,仁爱的生活无法形成。死后拯救一个人的,就是这种生活,绝不是没有仁爱生活的信仰生活,因为没有仁爱,就不可能有任何信仰的生活。过着一种爱与仁之生活的人就拥有主的生命在里面,没有人能通过其它任何生活而与主结合。由此也清楚可知,信之真理若不植入仁爱,决不能被承认为真理;也就是说,承认被人们大量谈论的真理是不可能的,除非表面上或口头上,因为人们从内在,或从心里否认真理。如前所述,一切信之真理都以仁爱为目的,如果仁爱不存在于它们里面,那么它们就会从内在被弃绝。当外层被除去(如在来世的情形)时,内层的性质就显而易见了,即:它们与一切信之真理完全相反。如果人们活在肉身期间缺乏仁爱的生活,也就是缺乏相爱,那么在来世接受它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死后,等待他们的,是他们在世上所过的生活。事实上,他们厌恶并憎恨相爱。这些人仅仅靠近过着相爱生活的社群就会颤抖、战栗,感到痛苦。
这些人虽出生在教会,但仍被称为“身心未受割礼的外人”,他们不可进入圣所,也就是主的国度。以西结书所指的就是他们:
心没受割礼,肉身没受割礼的外人都不可入我的圣所。(以西结书44:7, 9)
同一先知书:
在这样荣耀昌大上,在伊甸诸树中,谁能与你相比呢?然而你要与伊甸的诸树一同下到地府,在未受割礼的人中间,与被剑刺死的人一同躺卧。(以西结书31:18)
这论及法老,法老表示总体上的记忆知识(1164, 1165, 1186, 1462节)。要与他们一同下到地府的“伊甸诸树”也表示记忆知识,不过是信仰认知的记忆知识。由此明显可知,“未受割礼的”在内义上表示什么,即:一个纵情于污秽的爱和伴随这些爱的生活之人。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